No. |
標題 |
卷期 |
作者 |
1 |
中國大陸休閒觀光農業的特色、問題與對策 |
第1卷第1期 |
段兆麟 |
2 |
台灣農業旅遊產品定位之研究-以大湖觀光草莓園為例 |
第1卷第1期 |
鄭健雄、李旻蕙、石名君 |
3 |
國小教師校外農業體驗教學之研究 |
第1卷第1期 |
陳美芬、張裕祥 |
4 |
休閒農業區內經營者於農地資源管理之競合關係與策略之研究 |
第1卷第1期 |
林豐瑞、楊振榮、彭克仲、謝佳珍、楊怡婷 |
5 |
設置休閒農場管理方式之研究—以都市與非都市土地比較分析 |
第1卷第2期 |
簡偉倫、吳清輝 |
6 |
休閒農業法規階層之研究 |
第1卷第2期 |
賴光邦、張宏維 |
7 |
實施休閒農場專案輔導之問題與對策 |
第1卷第2期 |
張宏維、賴光邦 |
8 |
客家地區觀光休閒產業競爭優勢與發展策略研究—以屏東縣遊客的觀點為例 |
第1卷第2期 |
宋慶財、李雪香、段兆麟 |
9 |
遊客運用休閒農業區網頁之態度對其遊憩行為之研究—以屏東縣萬巒沿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|
第2卷第1期 |
楊志平 |
10 |
鄉村生活產業的發展與建構 |
第2卷第1期 |
蕭崑杉、蔡必焜 |
11 |
休閒農業體驗活動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—以台東縣關山鎮親水休閒農業區為例 |
第2卷第1期 |
陳美芬、彭衍芳 |
12 |
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、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—以台東縣為例 |
第2卷第1期 |
王秀玲、廖本裕、施孟隆 |
13 |
環境解說教育對高中生環境態度與行為影響之研究 |
第3卷第1期 |
莊淑姿、曾俞家、蔡龍銘 |
14 |
創新矩陣策略分析模式之研究—A香草園為個案研究 |
第3卷第1期 |
楊湘筑、戴劍鋒、彭克仲 |
15 |
應用二維模式衡量台灣農會休閒農場服務品質—以台東縣農會為例 |
第3卷第1期 |
林俊男、李俊德 |
16 |
行銷策略與顧客關係管理對遊客遊憩行為與顧客滿意度影響之研究—以小琉球休閒生態旅遊區為例 |
第3卷第1期 |
黃蘭茜、郭幸瑛、林豐瑞、林智正 |
17 |
休閒農業區關鍵資源、關鍵流程與經營管理關聯性之研究—以宜蘭縣、花蓮縣、台東縣地區為例 |
第4卷第1期 |
葉瑞燕、徐俊麟、楊蕙綺 |
18 |
以服務品質區隔臺灣休閒農場之國際市場 |
第4卷第1期 |
林若慧、游文宏、林玥秀 |
19 |
情境變數影響休閒農場遊客公平性與行為意圖關係之探討 |
第4卷第1期 |
顏財發、劉修祥、陳永杰 |
20 |
以QR Code 為基礎建構休閒農業電子地圖之研究—以屏東休閒農業為例 |
第4卷第1期 |
彭克仲、林豐瑞、楊蕙綾、戴劍鋒 |
21 |
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陸客農業旅遊行為意圖 |
第5卷第1期 |
顏財發、劉修祥、段兆麟 |
22 |
休閒農場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|
第5卷第1期 |
黃蘭茜、王姿惠、謝嫚芯、林豐瑞 |
23 |
農家發展中小學生體驗學習要素之研究 |
第5卷第1期 |
陳美芬、黃琇琳 |
24 |
關山鎮新福里居民對於發展農村生態旅遊之參與意向模式之研究 |
第5卷第1期 |
黃蘭茜、蔡雯潔、吳沂貞、林豐瑞 |
25 |
鄉村社會發展脈絡下的休閒農業政策意涵 |
第6卷第1期 |
王俊豪 |
26 |
休閒農場農民職能與訓練需求之研究 |
第6卷第1期 |
陳美芬 |
27 |
探討休閒農業區推動地產地消之策略與成效—以舊山線休閒農業區為例 |
第6卷第1期 |
顏建賢、曾宇良、鄒明珠 |
28 |
說個好故事:運用說故事建立臺灣有機食品的行銷策略 |
第6卷第1期 |
梁榮達 |
29 |
體驗設計於休閒農業之應用探索 |
第6卷第1期 |
張樹楦、陳璽敬、林榮泰 |
30 |
農村社區旅遊發展過程社區資本運用對居民生活福祉之影響 |
第7卷第1期 |
呂筱媛、蔡必焜 |
31 |
休閒農場遊客的遊憩環境偏好與休閒效益—不同遊憩機會序列休閒農場之比較 |
第7卷第1期 |
蘇湘怡、湯幸芬 |
32 |
場域創新體驗設計創造農村文化價值—以「稻田裡的餐桌」計畫為例 |
第7卷第1期 |
林惠麗、李謀監、林芳穗 |
33 |
台灣休閒農業區網路資訊環境之調查與分析 |
第7卷第1期 |
許勝程、黃鴻鈞 |
34 |
休閒農場療復經驗與遊憩體驗偏好之結構方程模式 |
第8卷第1期 |
劉祐彰、王俊豪、黃秋蓮 |
35 |
消費者參與農夫市集消費動機與特性之研究 |
第8卷第1期 |
黃建嚴、王俊豪 |
36 |
休閒農場主題特色定位與吸引力營造之研究-以勝洋水草休閒農場為例 |
第8卷第1期 |
莊美麗、顏建賢 |
37 |
台灣休閒農業經營者對政府輔導的政策認知之研究 |
第8卷第1期 |
黃歆真、劉惠珍 |